興趣為什麼是創業原動力?🪐
🪐追求成功可以是一種興趣嗎?
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,經常出現一種情節是:主角發現某個行業或買賣有利可圖,便投入所有時間跟資源去努力,最後成功創業的故事。
聽起來,只要某個行業有機會成功,引起主角的注意,就可以視為一種「興趣」,進而成為創業的原動力,那到底是有興趣才會成功,還是有成功的機會才出現興趣?
在很長一段時間,「成功學」蔚為風潮,大家都在討論如何才能成功,彷彿只要嚴格砥礪自己,調整心態並下定決心,我們就能成為成功人士。
但實際上,成功的門檻遠遠不只如此。
1. 障礙難度高,競爭永遠激烈🔥
以「成功」作為興趣,屬於高度抽象、普世化的目標,可以視作人人皆有的理想,但在高強度的競爭市場當中,努力只是基本功,能不能進階到「鑽研」的程度,仰賴對特定領域的熱情和堅持。
而所有的發展瓶頸,都需要熱情和堅持才有可能創造奇蹟,我們必須捫心自問,我對特定領域有足夠的好奇心嗎?我對相關知識有足夠的熱情去學習嗎?
這又延伸到下一個問題,我們如何看待目標。
2. 內在目標與外在目標🔥
解決問題能否帶給你樂趣?這取決於你對這個領域的執著,就像對機械有興趣的人,光是排除故障就足以獲得成就感;對服務有熱誠的人,得到消費者的肯定就能燃起鬥志,也就是內在目標的追求。
相較之下,「追求成功」更像是一種外在目標(external goal),是浮動、彈性且難以控制的衡量標準,我們該以什麼為依據,制定具體的行動跟決策?
而像這樣的外在目標,能否促使我們熬過低潮,化危機為轉機?這又延伸到下一個問題:我到底在追求什麼?
3. 我的具體目標是什麼?🔥
如果我想開一間餐廳,米其林指南提供了各項評分標準,可以視為具體的目標;如果我想開一間補習班,孩子的學習進度跟互動能力,可以視為成長的依據;我若是一間製造商,流水線的效率和品質就是最重要的指標。
如果用外在目標去思考,或許會想:拿到米其林三星就一定能賺大錢嗎?孩子考試一百分就能開更多補習班嗎?怎樣才能成為社會認可的成功人士?
當我們失去具體的努力方向,不在乎眼下的關卡,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,這樣反而離成功更遙遠,最終停留在難以執行的念想。
由內在目標作為原始驅動力,累積微小的成就感,反而更容易往前推進,並獲得外在的認同,更有機會一步步接近成功。
在創業的道路上達到內外目標的平衡,我們才能在這條賽道堅持下來,長期經營。
4. 正確的人脈網路🔥
你是否參加過直銷的聚會?那些人在舞台上告訴你夢想多重要、努力多重要,卻不提任何明確的專業技術或成果?他們用財富和自由來包裝成功,用勵志的話術跳過自我能力的提升。
一群「只想成功」的人聚在一起,會形成什麼風氣?能為你的困難提供什麼具體的幫助?他們能否提升你的專業知識,厚植實力?
相反的,找到自己的興趣,進入一個充滿熱情的圈子,大家針對困難提出想法,互相交流砥礪,增強彼此的專業知識,這樣的人脈才能提供幫助。
志同道合的夥伴,才是創業路上的珍貴資源。
成功兩個字,隨處可見,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可以開花結果,有時卻不小心忽略了內心的想法,忘記在成功之前,要先定義自己是怎樣的人。
在談論事業、生意、收入之前,更重要的事情是熱誠跟動力,追尋內在目標的同時,也給自己一些外在成就的期許。
那些知名的成功人士,不是看見成功的機會才成功,而是同樣一件事,別人當興趣,他卻當作一輩子的天職,拿出更強的熱情,得到最大的自我提升,最終在特定領域取得世俗定義的成功。
評價是外界給予,成就是自我滿足。
✏️總部專線:03-357-0230
✏️桃園市桃園區大業路二段167號
✏️官方LINE:@austinenglish
✏️FB:奧斯汀美語總部 – 加盟專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