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的方向,走向跨領域學習interdisciplinary
曾在前幾年,掀起台灣大量討論的芬蘭教育,即將在2020年,帶來新的變革。這個變革是: 學校的教育中,將不再有學科的概念。沒有了傳統中,語文、數學、自然、社會…科目界定的範疇,教育的方向,走向跨領域學習interdisciplinary)。芬蘭教育受到推崇,被公認為是全球最好的教育系統之一,芬蘭也確實走在時代的尖端。在即將進行的教育革命中,是如何在移除所有學科後,進行教學和學習呢?
老師和學生會以“專案”的方式,依據發生過的現象(phenomenon-based)研究「事件」和「現象」帶來的影響。舉例來說,在相關二次世界大戰的主題中,將會從歷史、地理、氣候、數學…等等許多不同面相的觀點,進行分析。在過程中,學生將會吸收關於語文、經濟、地理與氣候、溝通技巧等…的不同知識。而這些不同領域的知識,彼此連結,成為影響二戰結果的因素,而不是單一科目的知識吸收。
由於芬蘭非常鼓勵學生,進行小組討論、表達學習心得…而不是常見的老師講課,學生乖乖聽的單向授課過程。透過這個模式,學生不會只是等待被要求回答問題,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加主動。芬蘭在2016年,就開始打破學科式教育的界線,融合學科教育及情境、主題式教學,讓學生從小培養跨領域學習的能力。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的領導人,對於推動這項跨時代的教育改革的說法,做了回答:“我們常常被問到,為什麼要改進一個已經被評為全世界最優質的教育系統。因為世界不斷在改變,我們必須了解:如今在社會和工作之中,所需要的能力早已改變了。學科制度在過去200年做出許多貢獻,但現在需要更符合21世紀的教育體制。